读书笔记[1]:《瞬间之美——Web界面设计如何让用户心动》
很薄的一本小书,花了几天时间,摇摇晃晃的在公交车上看完了。
作者的一些视角和观点颇有新意,也很独特。
书虽然看过,但很多东西还没有在实践中咀嚼消化。我摘抄了一部分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,姑且先记着:
1,我知道首页主要的目的是吸引(或者说诱使)用户注册
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的。首页即注册登录页面的例子真不少,例如:
(人人网)http://www.renren.com/ (悲催,谁叫咱上不了非死不可呢!)
(Tumblr)http://www.tumblr.com/ (这个可以有)
(点点)http://www.diandian.com/ (哥俩长得挺像,有区别的)
(Flickr)http://www.flickr.com/
不过也有很多网站的首页并不如此,例如:
(Smashing Magazine)http://www.smashingmagazine.com/
断章取义的看,这句话有失偏颇,不过联系上下文,就容易理解多了:对于社交类网站来说,的确如此。
2,软件并不是为了我们能单击那些按钮而存在。它是为了我们能完成任务而存在。这样我们才能做事情。
说的太对了,相信没有人不赞同,可是在实际项目中,开发过程中,真正能想到这个的能有几个人呢。
3,这些菜单不是基于对象而是基于任务的。这才是它们应该有的样子。
我关注并重组了菜单中的对象,但其实我应该关注这个程序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类型。为了做到这一点,那些术语应当显示为动宾词组,而不仅仅只是又丑又过时的名词。
中文菜单怎么弄比较好?
4,互联网上存在着无数缺少上下文语境的输入栏、复选框和单选按钮。它们要求用户输入、选择,却不解释这些行为的含义。
我们经常自以为是地猜测用户对产品的理解程度。
就在这个界面中,其实我们是在要求用户为了使用我们的软件,他们必须知道一些只有我们才知道的事情。
这种情况经常发生。
5,关于搜索框的“自动完成”功能
用户往往会因为推荐而放弃自己先前的主张,但其实他们自己想输入的文字很可能比推荐的词汇更加有效。
我用google搜索经常会这样,你呢?
6,Above the fold
源自报纸排版原则的术语,就是说,避免重要文章的标题,内容之类横跨报纸的折叠处。
落实在web设计上,即:避免浏览重要内容需要滚屏。
概念是挺清晰,可是具体实践起来还是有难度的。
7,首选处理方式(Primary Action)和第二处理方式(Secondary Action)
书中的例子是:用户提交注册表单时,首选的操作时单击OK按钮,即,多数情况下,会提交注册。
只有少数情况,用户会采取第二处理方式,点击Cancel按钮。
所以,这两种按钮应有所区别,避免误操作。
这个算老生常谈啦。不过还是经常被忽视。
未完待续。